这可不是一般的鲜食玉米
整个种植过程
是技术与汗水的交融
北京市民每150人才能品尝到1根棒子
您知道中国鲜食玉米市场,
每年的消费量是多少吗?
约200多亿穗,人均13穗。
但真正采取无害化精细种植的规模却很少。
无害化精细种植的成本固然很高,
但其香喷喷的口感和营养价值不同凡响,
吃一次就让人难以忘怀。
这里记录了2025年3月以来,几位赤峰农民在北京昌平虎山休闲区精细化种植鲜食玉米的全过程:
3月下旬:开始对废弃果园进行清整,清除荒废果树、清除石块、消毒灭菌、平整土地。
4月初:深度改良土壤,从辽宁沈阳采购一百多吨发酵后的纯鸡粪,为这片土地“充电蓄能”,孕育勃勃生机。每亩施纯鸡粪1.5吨。
这种羊粪有机质含量更为丰富,能有效疏松板结的土壤,还能持续为土地补充肥力,为玉米根系营造更稳固的生长环境。4个人手持农具用了3天时间细致均匀地将羊粪铺撒地表。
4月中旬:翻地整地,将板结的土层翻松,改善土层结构,促进土壤通气性和渗透性。
4月下旬:播下收获希望的每一粒种子。播种对气温要求极为苛刻,地表温度要大于摄氏10度,玉米种子能够正常吸水膨胀,酶的活性增强,呼吸作用旺盛,从而顺利发芽出苗。这几位经验丰富的土专家,根据北京气候及土壤特征,决定采用“双株”直播种植技术--将两粒种子同步播种于同一穴位,待玉米苗长大后再去除弱株(又叫“间苗”),每亩用种子大约2.7公斤。这次播的种子是他们优选的某科研机构的“花甜糯1号”。
4月下旬:播种后同步布设数控灌溉官网
这是他们从赤峰市运来的玉米覆膜播种机,于种植、施肥、铺膜、膜下滴带灌铺设一次性完成,并与数字化水肥管网无缝对接。这种起垄种植,防涝又提高地温,通风透气性增强,覆盖地膜防草保墒。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可以节水40%。可以应对北京昌平6月以前的干旱季节。
甜糯玉米种植用水非常有讲究,从玉米播种到成熟需要浇三次水。第一次是播种期,用水25-30立方米/亩;第二次拔节期,用水15立方米/亩;第三次抽穗期,用水15-20立方米/亩;最后一次是灌浆期至乳熟期,用水15-20立方米/亩。
5月上旬:人工间苗和除草
看到这个场景总让人心头一震,工人们爬在玉米地里“间苗除草”——两株玉米中剔去纤弱的,只留壮实的那株,然后再拔掉周边的杂草。坚决不打除草剂、坚决不打农药,是他们拥有忠实消费者的信条。他们全凭一双手一株株地筛、一寸寸地挪,为了守住玉米最本真的好品质、最清甜的口感。这份对自然的敬畏,对首都消费者的敬重,饱含在每一滴汗水里,也让每一株玉米都格外有分量。
5月中旬-6月中旬:大家瞧瞧,茁壮生长的玉米,没有辜负勤劳者的汗水浇灌,拔节期和吐穗期的玉米,长势迅猛,地面干净整洁,没有杂草。
6月下旬:补充一次有机水肥,促进抽穗和杨花授粉
玉米属于雌雄同株异花植物,雄花位于植株顶端(雄穗) ,雌花位于叶腋处(雌穗)。为了保证玉米植株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又能促进空气流通,提高授粉率,合理的行距和株距至关重要。
玉米的根茎非常粗壮发达,根茎有力扎进土壤中,吸收着养分,秸秆直径达到了4.5厘米。
7月中旬:终于到了采收的季节——此次播种的一百多亩,每隔15天种植一次。因此,从7月13日开始,每隔15天是一个采收季节,已经预订和团购的单位及个人,已经开始流口水啦......
如此晶莹剔透,格外性感的棒子,您不动心吗?
特别说明:所有照片均为实景和实物拍摄,感谢京蒙协作办十三陵镇政府、虎山休闲区、宏福农业集团等机构给予的多方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