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已久的中央经济会议终于召开了,很多人觉得话中有话,弦外有音,特别作以下解读和思考。
2025经济工作最大看点是:中央政府加杠杆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无非有2个核心“支点”:一是扩大发债规模,国债和地方债规模都“进一步放大”,同步提高了赤字率;二是扩大货币规模,缓释经济矛盾。
先说说财政端:
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1万亿,2025年预估1.5万亿;
2024年地方债4万亿左右,2025年估计达5万亿左右;
2024年赤字率3.5%,2025年可能会超过4%。
中央财政预算内投资也会有明显放大。
再说说货币端:更加宽松的货币政策有两个看点:
一是2025年可能会有3次降准降息,这是对冲特朗普关税大棒的一个策略;二是央行加大对国债的逆回购力度,保障市场充足流动性,并为财政减压,也为股市和房市放水。其他货币政策工具,没有太大操作余地。总之,2025年经济政策的总基调将是:加杠杆、扩内需、防外患、保金融、松货币、宽财政、强科技、促国企、安民企、拉基建、促改革,“稳”字当头,“干”字当先!
延伸阅读: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中的关键词:
用“红色”标注如下:
--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不断深化对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必须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关系,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必须统筹好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必须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必须统筹好提升质量和做大总量的关系,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稳住楼市股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
--明年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保持就业物价总体稳定,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
--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财政赤字率,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兜牢基层三保底线,要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时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充裕,使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探索拓展中央银行宏观审慎与金融稳定功能。要打好政策组合拳,完善部门间有效沟通协商反馈机制,把经济政策和非经济性政策统一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提高政策整体效能。
明年要抓好以下重点任务:
一是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更大力度支持两重项目,加强财政与金融的配合,以政府投资有效带动社会投资;
二是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更大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创业投资,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
三是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高质量完成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
四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稳外贸、稳外资,有序扩大自主开放和单边开放,稳步扩大制度性开放,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完善海外综合服务体系;
五是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加力,推动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稳妥处置地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
六是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保护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积极性,发展现代化都市圈,提升超大特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水平,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七是加大区域战略实施力度,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发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支持经济大省挑大梁,鼓励其他地区因地制宜,各展所长;
八是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立一批零碳园区,加强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建设。
九是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城乡基层和中小微企业就业支持计划,落实好产业就业等帮扶政策,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制定促进生育政策。
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强化正向激励,激发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切实为基层松绑减负,让想干事会干事的干部能干事干成事,坚持求真务实,坚决反对热衷于对上表现,不对下负责,不考虑实效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强预期管理,协同推进政策实施和预期引导,同时要准确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社情,加强战略谋划,制定好中央十五五规划建议。要求深入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确保社会大局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