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濡山:澳门的创新发展有自己独特的惯性逻辑

2024-11-16

题记:即将到来的2025年,全球利益格局将陷入半个多世纪以来最复杂的乱局,但是,弹丸之地的澳门,极有可能成为2025年全球最耀眼、最具魅力的经济体。


为什么:全球经济风险及债务危情不断加剧,澳门经济却“风景这边独好”?

为什么:中国经济深陷多重矛盾束缚和困扰,澳门经济却越来越火热?

为什么:在通缩压力加剧背景下,人们谨慎消费,但近两年来每月有几十万的大陆居民进入澳门赌场?

为什么:中央提出澳门产业经济要适度多元化,但博彩业依然强势,多元化发展效果明显低于预期?


2023年澳门经济同比增长超过80%,2024年可能再增长两位数,而且博彩业及关联服务业的经济占比超过85%。


图片

目前粤港澳大桥上,内地私家车原则上不能自由往回(图片来自网络平台)

图片

澳门博彩业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的状态,大陆每月有几十万人去赌场



观察1:

澳门在大湾区棋局中到底应扮演什么角色


最近,我带研究小组到大湾区进行市场考察调研,命题之一是:“固化”已久的澳门,如何面对日趋复杂多变、危情加剧的国际市场,走出一条“内外逢源、兼容并蓄”、持续而稳健的繁荣发展轨道?其实,以葡语系为社会人文基础、以博彩业为产业经济基础的澳门,有其自身发展的惯性逻辑,在整个大湾区创新发展的大棋局中,澳门到底适合扮演什么角色、应当发挥什么作用,一个重要前提是:主导澳门经济的四大家族、几十万澳门民众,与澳门特区政府在发展理念和发展意志上,要形成共识。


图片
图片


几年前,中央提出“大湾区”发展战略,并于2019年2月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然而受疫情等多方面因素冲击,加之大湾区协同发展受基本制度、资源要素、产业基础、国际环境等因素影响,在一些重大命题方面需要达成共识。此次调研听到这样一种说法:澳门土地空间狭小、人口规模不足百万,对大陆而言只有“吸血”功能,基本谈不上对大湾区会有支撑及引领作用。这种看法不是没有道理,但比较片面。从更高站位和格局来审视,要看到澳门在整个大湾区的文旅商融合消费、面向海内外导流引流等方面,具有极大的磁铁吸引效应。疫情后,广东省及珠海市在推动大湾区协同发展方面,做了大量艰辛且务实的工作,澳门特区政府及一些企业家,也表现出积极的姿态,但在产业方向、投资价值取向及布局等方面,仍需要深度交流。个人以为,推动澳门与大湾区协同发展,应当以市场逻辑为主、行政思维为辅,构建符合两地民众共识的合作方式,聚焦优势互补的产业合作政策及机制,特别在分享消费流资源、打造大湾区文化娱乐产业消费链、数字化赋能文旅商消费业态创新等方面,合力推进、相得益彰。



观察2:

刀郎在澳门的火爆演唱会说明什么?


日前发生的一件事情,在澳门及大陆产生极大反响:内地歌手刀郎于11月8日至9日在澳门银河综艺馆演出,1.6万张门票被歌迷在9秒内一抢而空。这次演出,让澳门的文旅市场旺了一把;观众主要来自内地,多数大陆观众看完演唱会后,在澳门有延伸消费。据有关方面估算,演唱会票外人均直接消费超过三千澳元。


图片

刀郎的澳门演唱会,多数观众来自内地,演唱会票外人均消费过三千多澳元


从刀郎澳门演唱会可以总结三点:


一是澳门举办高水准的、大IP的演艺活动,是加大澳门消费经济规模最好的“导流引流”策略,应当邀约专业策划运营团队,在澳门常年策划举办各类主题演艺及文化活动,这方面需要澳门政府支持,构建可持续的服务机制。


二是澳门应当对标新加坡,打造生态绿岸景观,并同步面向全球策划举行国际重大文旅商主题活动或者赛事,引流全球消费者聚集澳门、并融合到粤港澳合作区。


三是实施特殊策略,构建强化澳门面向未来发展的“传播力”机制。



观察3:

如何打好“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这张牌


三年前的2021年9月5日,中央正式公布《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明确了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四大战略定位: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化发展的新平台、便利澳门居民生活就业的新空间、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新示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高地。我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构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落实这个总体方案,主导力量及投资主体、受益主体是谁?这是不同制度背景下深度合作的基本逻辑。广东及珠海市政府、澳门特区政府和澳门产业领域的精英人士及澳门民众,各自的角色及责任是什么?是“独角戏”还是“大合唱”、“小合唱”?立意及受益主体不同,玩法也不一样。


此次对粤澳深度合作区调研了解,基本感受是:


广东及珠海政府部门最热情:出钱出地出人并承担基础建设工程;


澳门特区政府:积极响应中央决定,但具体办事需要遵循澳门法律规定,不能出格;


澳门产业精英及民众:不冷不热,策略配合,没有明确收益的事情不参与;澳门有些财团,刻意回避此事;


我分别问了大陆和澳门的一些人士:这个“适度多元化”到底适度什么程度?彼此坦言:无法拿捏,只能从实际出发。


上述现象至少说明一点:行政思维主导的政策和策略与市场化思维主导的投资经营,的确存在一些错位,因此需要策略性优化调整,不能僵化执行政策。


图片

粤澳深度合作区,正在建设中,令人浮想联翩(图片来自网络平台)


已经挂牌3年的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总面积约106平方公里,是澳门陆地面积的三倍多。截至2024年9月,在此生活居住的澳门居民已达16539人,就业人数达5132人。企业总数达6552户。通过支持政策已经聚集了集创北方、壁仞科技、妙存科技、江波龙(301308)、英集芯、润欣科技等80余家集成电路企业。可以说成绩不小,但由于尚处于初创阶段,企业总营收只有14亿元左右。


图片
图片

无论写字楼,还是住宅及公寓,出现大量空置,在实施恢弘规划及巨大投资之前,是否充分考量“市场逻辑和产业规则”。


综合多方面因素,“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现存在一些难题,靠单方面难以破解:比如:专业人才聚集难、跨境融资难、破解体制性政策障碍难、生活配套难,等等。


在上述背景下,如何打好“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这张牌呢?我有五点初步建议:


一是总结过去几年经验教训,根据市场演变规律,优化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发展定位及侧重点,不要僵化地执行《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建议顺应市场趋势,聚焦建设好一个多类消费业态融合的有人气的产业集中区,聚力配置资源,产生引爆效应,切忌全面规划布局、遍地插秧开花。对于既定发展规划方案中,不具备条件的事宜暂且搁置,不要盲目“创造”条件上项目。


二是政策引导具备IPO潜质的某些高科技领域企业,进入横琴合作区,转入高速通道,为澳门本土金融资本优先提供投资机会。


图片

日本筑波科学城初期发展非常艰难,中后期通过力推大学及人才聚集,聘请有诺奖成就的教授加盟,大大推动了筑波市及筑波科学城的建设(图片来自网络平台)


三是对标日本筑波市成功经验,以建设澳门大学新校区、澳门科技大学产学研示范基地为契机,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创办澳门国际化的大学群。力邀国家知名大学合作建立分校区,既为国内规模巨大、越来越卷的学生提供读国际大学的“出口”;也建成亚洲各国学生读国际学校的集散地。同时,做活横琴合作区的人气,逐步消纳横琴合作区规模较大的空置写字楼。建议粤澳合作,完全按照国际化规则及路径,做好投资及管理运营;甚至可以全权委托给澳门政府,按照国际化规则实施管理。


四是打造一流水准的现代化、智能化、生态化的生活居住区,并以特别优惠的政策集结优秀人才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工作学习。


五是建议基于市场规律和商业逻辑实施投资,不盲目摊大饼,先锁定核心区域推动产业发展与生活、与文化娱乐、与时尚消费的深度融合。



观察4:

对澳门一直以来几个颇有争议问题的看法


自1999年澳门回归以来,有些问题一直备受争议,在此简要阐述几点思考及看法。




第1个问题:

如何顺应未来趋势优化澳门发展定位



澳门回归以来,一直有这样一种声音:澳门以赌为城,经济结构太单一,应当优化产业结构,逐步改变单一的赌城功能。这种看法有点片面。我的看法是:既然博彩业合法,就不应该弱化博彩功能,澳门的产业基础及大IP,正是基于博彩产业及关联服务业形成的,这是极有张力的市场逻辑。很多主张产业多元化的人士,扯来扯去、推来推去,政府也费力不少,但效果不如预期。我的建议是:在全球物质产能过剩大背景下,未来是文化娱乐主导的消费时代,澳门面向未来的创新发展,只能围绕博彩业推动服务业“纵横延伸”,一方面把博彩文化做到极致,无所不在,并推动博彩游戏的休闲化、娱乐化,让“which one”无所不在;另一方面,以博彩业导流引流为动力,着力构建全球亚洲最大体量的“博、娱、文、旅、商融合消费聚集区”。


图片
图片




第2个问题:

澳门要不要投资发展高技术产业



近年来,在“适度多元化”政策风向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专家及官员开出的处方是:澳门应把握机遇,发展高技术产业,特别是在半导体、智能制造领域发力。这种局外人赏花式的看法到底是否接地气,关键得看澳门具备不具备高技术产业的发展条件。发展高技术产业有三个基本前提:良好的产业成果及产业经验积累、可配置的关联技术及人才资源要素、有关联投资经验的投资主体。客观地说,澳门在这方面均不具备优势,如果要在这方面发力,就需要聚焦某个单元产业领域,集中发力,不然会高成本低效能。尽管博彩业是建立在贪婪的人性基础上,是上帝给极度贪婪者挖的一个陷阱。但是,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演进,博彩业与其他商业业态及文化的融合,会产生极大的消费空间。比如,在所有文旅及商业消费场景,均可以植入趣味性、娱乐性的博彩小品项目。以“which one”为主题的博弈游戏无所不在。不仅充分展现博彩之城独特的博彩文化、职业赌场,还营造一些轻奢的博彩趣味游戏。




第3个问题:

  与大陆融合发展问题  



澳门是以葡语系为社会人文基础、以博彩业为产业经济基础的国际化程度非常高的小单元社会体,澳门福利制度的一大亮点是两个字:发钱。如果能成为澳门居民,澳门四大家族等精英财团纳税人形成的财力,就会把澳门居民养起来。因此,能移民到澳门,也是一件幸事。1999年澳门回归时,人口大约42万人,现在大约72万人,25年内净增长30万人。不少人认为,澳门经济体量小,GDP只有两千亿左右,但若与珠海融合发展,可以借助获得澳门财团及海外资本,并拓展澳门的成长空间。至少在现阶段,这基本上是“一厢情愿”的想法。核心原因有两个:一是澳门葡语系人文生活环境与内地的兼容性不大;二是澳门的社会制度、教育体系及经济运营机制,与内地有较大错位。澳门人民埋头过着自己幸福的小日子,不会给政府添乱,精英圈子只在自己认知范围内做自认为没有风险的事情。因此,澳门与大陆的融合发展,一个相对可行的路径是:打造深度融合的生活及工作区,并构建包容性的制度及人文环境,实施双方居民都接受的管理体制。在此基础上,可以设定特别宽松的条件,符合条件的两地居民,均可申请成为该区域的公民。甚至可以演变为:中央与澳门商定共同认可的实施规则,由澳门特区自行独立管控实施的自主性极大的“合作区”。


总之,没有多元层次人口的规模化聚集,就不会有产业兴旺和商业繁华。


图片
图片


总之,在现阶段及今后一个时期,澳门的创新发展及大湾区的融合发展,建议务实做好四件事:


一是进行科学细致的存量资源调查评估,并结合人文环境、制度环境,做出优化资源配置的实操方案;

二是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化智库”,系统研究破解若干问题,并形成接地气、可实操的成果;


三是创新并优化“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管理体制及机制,重点是构建科学高效的不受行政思维过度干预的决策机制和法治机制;


四是以特别优惠的条件和开源思维,聚集并配置人才资源,并设立全球第一个开源式投资基金平台。


2024年11月12日于珠海


预判:全球债务危机及产能结构失衡,引发的金融危机正在来临.......

图片

【作者简介:江濡山,产业经济学家,中财产业智库创始人,先后在哈佛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莫纳什大学学习访学,担任十多个城市高级产业顾问。现任中财国信产业数据技术研究院院长,多家财团高级顾问。】

分享
下一篇:这是最后一篇
上一篇:这是第一篇